随着《全民健身计划(2021—2025年)》《体育强国建设纲要》和《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》等政策颁布实施,全民健身、科学健身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,越来越多的国民将体育健身作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,养成规律健身的习惯并追求更科学、更便捷的健身服务。
为直观、动态、数据化观察2020-2022年全民健身趋势,由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指导、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学术支持、人民网主办的“人民爱健身”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平台,由Keep运动研究院提供数据支持,结合《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》和访谈调研内容,发布“人民爱健身”《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》。
国民主动运动意识增强
“健身热”或持续升温
《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》以Keep运动研究院数据作为数据支持,结合《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》和访谈调研内容,分析归纳出几大国民健身趋势。
整体而言,近年来居民的健身意识正在被激发,呈现出积极健身的趋势。调研发现,我国7岁及以上年龄人群中,每周至少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67.5%,较2014年调研增长18.5%。以一周作为观察周期,有意识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每周平均健身2.52天,每周平均健身累计时长为99—120分钟。
有意识主动参加体育健身人群中,平均每周进行1-3天健身人群占经常参加体育健身人群总数的75%,平均每周进行3天以上体育健身的人群占经常参加体育健身人群总数的25%;国民使用兴建的公共体育场馆和公园内场地进行体育健身的比例,分别为26.9%和9.0%,与2014年调查相比,这两个数字分别增长8.5%和3.6%。
国民对体育健身目的认知更加全面。91.0%的儿童青少年、87.2%的成年人和53.6%的老年人认为体育健身具有积极作用;72.1%的受访健身者认为,体育健身作用不仅体现在身体层面,还体现在促进心理健康、增加社交关系方面。
东西南北习惯迥异
男女老幼各有特点
《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》还梳理出不少关于运动行为、运动习惯的“趣味”现象。
从热量消耗来看,男性经常参加体育健身者,平均每次体育健身活动消耗的能量是306.2千卡,女性经常健身者平均每次消耗的能量则是206.5千卡;夏季人均能量消耗值,是冬季人均能量消耗值的2-3倍。
不同年龄的健身人群,健身习惯也大不相同。低龄人群主要体育健身项目是跑步、跳绳、骑儿童自行车,成年人主要体育健身是跑步和球类,老年人群喜爱的体育健身项目则是健步走、跑步和广场舞。
从健身人群所属地域来看,平均周健身时长,南方地区健身人群大于北方地区健身人群,西部地区人群时长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。
从性别进行区分的话,在运动品类上,男性健身者热爱球类运动人数最多,女性健身者热爱舞蹈和体操类运动人数最多;在健身诉求上,男性运动的第一目的是增肌塑形,他们热衷于锻炼腹肌和胸肌,而女性的第一诉求则为减脂,他们更看重“瘦胳膊瘦腿”和“马甲线”的养成。
居家运动场景受欢迎
大众化服务助推全民健身落地
报告显示,由于疫情防控政策影响,2020年以来,居家健身成为新的体育健身场景。在同等便利的体育健身环境条件下,74.3%的受访者首选在户外健身,46.2%的受访者首选居家健身,30.8%的受访者首选在室内健身场馆健身。此外,与60岁以下健身人群相比,60岁以上的健身人群更喜爱在户外锻炼。与男性健身人群相比,女性健身人群更喜爱居家健身或在室内场馆健身。
居家健身场景的增长,说明运动健身正在真正成为大众化行为。而便捷的、科学的运动指导和服务,则成为“运动健身大众化”的必然要求。
报告显示,在有意识主动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中,68.5%的成年健身者曾得到过科学健身指导,44.5%的老年健身者曾得到过科学健身指导。这两个数字与2014年调查相比,分别提高13.5%和3.7%。
本文由科恩克体育整理发布,内容来源于网络。仅用于学习分享,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,请与我们联络,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。